直接觀看文章

骨骼的形成和生長

16 二月, 2009

如果你有觀察過建築工人蓋水泥牆的經驗,你會看到他們先用木板搭起模子,然後灌漿讓水泥成形。等水泥成形之後,把板模拆掉,一道水泥牆就完成了。

人體大部分的骨骼,也是經歷了類似的過程之後才出現的。胚胎發育初期,我們都只是一團軟綿綿的組織。到了第四週左右,由於胎兒能獲取的氧氣有限,一群可適應低氧環境的軟骨母細胞 (chondroblast) 會先出現,像春蠶吐絲般在周圍分泌大量的膠元蛋白蛋白多醣 (proteoglycan) 等物質,這些物質會開始初步的礦化 (堆積鈣、鎂等礦物質),形成一塊塊的軟骨。(見圖中 1)

bone-growth

接著,血管開始在四周圍出現,並穿透軟骨到達其中心。然而軟骨細胞只能適應低氧的環境,血液所到之處,氧氣濃度提高,軟骨細胞在發瘋似地膨脹之後隨即死亡,留下一大片的蛋白分泌物和間隙,使得原本的軟骨變成半空心的狀態。(見圖中 2,3)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麥可傑克森 (Michael Jackson) 的鼻子在多次整形手術之後,終於不爭氣地掉下來。growth-plate

灌漿的工作則是由遷徙到軟骨間隙中的造骨細胞 (osteoblast),不斷在這半空心的軟骨板模上堆積類骨質 [註1] 和鈣、磷等礦物質。當血管不斷朝著骨頭的兩端生長,骨頭裡原本的軟骨也不斷地死亡,然後被造骨細胞舖上的骨質取代。當然,胎兒出生後必須長高,所以原來的軟骨不能全數變成硬骨,否則大家的身高都會在個位數。當血管從骨頭的中央追過來,最靠近血管的軟骨細胞會死亡,但是離血管較遠的細胞會不斷分裂。如此一來,骨頭兩端會維持著兩片特定厚度的軟骨,稱為生長板 (growth plate)。生長板會持續到20歲左右,然後在賀爾蒙的影響下,完全礦化成為硬骨,也就是所謂的生長板關閉,而這塊骨頭也無法在增長了。

破骨細胞 (osteoclast) 也在骨質形成不久後開始將其分解,以確保骨頭內部有足夠的空間來執行日後的造血功能。經過這些步驟,才完成了骨骼的建造。

如同所有的建築,當骨骼受損了,或是太老舊了,也需要翻修。事實上,翻修的過程每一秒都在人體中發生。破骨細胞負責分解老舊受損的骨骼,再由造骨細胞舖上新的骨質,這樣不但能汰舊換新,也可以調控血液中鈣質的含量。

另外,當骨骼承受和本身平行的壓力時,造骨活動會增加。修練鐵砂掌的高手們已經知道這個秘密非常久了,他們每次把手掌擊向堅硬的物體時,骨頭內部的細小裂痕會刺激造骨細胞舖上新的骨質。久而久之,手部的骨骼就比常人堅硬許多。所以對於骨質密度低的中老年族群,適度的重量訓練配合鈣質、維生素D的攝取是增加骨質密度的好方法

 

註:

1. 類骨質 (osteoid) 其實是一群蛋白的統稱,其成分包含膠元蛋白硫酸軟骨素 (chondroitin sulfate,也是關節保健食品中常見的成分)、以及骨鈣素 (osteocalcin) 等。

No comments yet

發表留言